齐纨鲁缟 曾经“冠带衣履天下”

先秦两汉时,山东地区可谓全国的丝绸中心。洁白的“齐纨”,薄细的“鲁缟”,闻名天下。它们共同记录了齐鲁丝织技术的高峰,丝绸贸易的繁荣。看不见硝烟的丝绸战争战争可以很简单,不费一兵一卒,仅仅用丝绸为筹码,便能让一个国家俯首称臣。这并不是开玩笑。先秦诸子著作《管子·轻重篇》中,就讲述了2600多年前的齐国,曾上演的一出经典的“丝织物”之战。春秋初,齐桓公凭借一系列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诸侯国中的老大。与之接壤的鲁国,向来与齐国不对付,大小战争频发,谁都不能完全占上风。周边国家纷纷成了“墙头草”——谁强就向谁倒戈。久而久之,如何令鲁国臣服,竟成了齐桓公的心病。
齐纨合欢扇开启纨扇的风雅世界纨是一种极其细密而富有光泽的单色绢类丝织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以生产纨织物而闻名。西汉才女班婕妤在《怨歌行》中写道:“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纨扇后成为一类用丝绸等制成圆、扁圆、葵花等造型扇面,以竹制边框和扇柄的艺术品。纨扇面上常有诗文画作,更增加了其审美价值。图为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宋代牡丹纨扇(局部)。智囊管仲见此情状,心生一计,他让齐桓公脱下身上的“国货”——由齐国本地织造的丝织服饰,改穿“进口货”——鲁国的一种丝绸品。虽然不知道管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过桓公还是照做了。贵族和百姓看到齐桓公这么穿,纷纷改穿鲁国丝绸。一时之间,来自鲁国的丝绸,价格疯涨。管仲抓住时机,大造舆论战,对鲁国商人开出诱人条件:贩丝绸一千匹入齐,即可得到齐国补贴三百金;贩丝绸一万匹入齐,则补贴三千金。鲁国百姓赚得盆满钵满,不亦乐乎。甚至连鲁庄公都被高利润冲昏了头脑,主动下令,让百姓放弃农耕而投身于丝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