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便利店进货指南:从需求到渠道的实战方法
找对进货渠道,成本降一半
进货渠道直接影响利润。新手常被批发市场的“低价”吸引,却不知里面藏着陷阱——同样的饮料,大批发商给的价格比小摊贩低5%,但要100箱起批;而临近保质期的商品,价格能压到五折,却容易砸在手里。美喜福的加盟商不需要操心这些,品牌的中央采购系统直接对接300多家供应商,进货价平均比批发市场低10%,还能混批,哪怕只进10箱泡面也给批发价。
本地特色商品要找区域供应商。成都的美喜福加盟商发现,周边居民爱吃本地品牌的卤味,他没有通过总部,而是直接联系厂家进货,既能保证新鲜度,利润空间也比统一配送的商品高8%。但要注意,这类供应商必须有齐全的资质,美喜福的品控团队会帮忙审核,避免踩坑。
应急补货渠道不能少。总会遇到临时断货的情况,这时候就要有快速补货的地方。小林在批发市场留了3个批发商的电话,约定“2小时内送货”,虽然价格比常规进货高3%,但能避免因缺货流失顾客。有次周末突然下雨,雨伞卖断货,他一个电话让批发商送了50把,当天就卖完了,还赚了一笔。
掌握进货时机,新鲜又省钱
进货时间选得好,能省不少钱。批发市场的早市(凌晨4-6点)价格最低,因为批发商要清库存;而月底和季末,厂家为了冲量,会给额外折扣。美喜福的系统会标记这些节点,提醒加盟商集中进货,小林就靠这招,每年能省下近万元采购费。
不同商品有不同的进货频率。生鲜类商品最好每天进,保证新鲜;零食饮料每周进2-3次,根据销量灵活调整;日用品和烟酒每月进1次就行,减少奔波。美喜福的社区店有个规律:周一和周四进货,因为这两天是补货低谷,物流车不拥挤,还能争取到更好的配送时间。
避开进货高峰期。节假日前进货要提前3-5天,比如春节前的饮料需求会激增,提前备货不仅能拿到好价格,还能避免断货。小林去年中秋前一周进了200箱月饼,比节前三天进货的同行每箱便宜15元,光这一项就多赚3000元。
把控进货细节,减少隐性损耗
进货时一定要当场验货。新手最容易忽略这步,结果收到临期商品或破损包装。美喜福的督导教小林一个方法:先看生产日期,确保离过期还有至少2/3的时间;再检查包装,尤其是瓶装饮料,要摇一摇看是否漏液;最后核对数量,避免少送或错送。有次他发现送来的面包生产日期不对,当场拒收,避免了后期的损耗。
建立进货台账很重要。每笔进货都要记录商品名称、数量、价格、生产日期、供应商信息,既方便核算成本,也能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快速追溯。美喜福的系统会自动生成台账,小林每天花10分钟核对,半年来没出过一次账目错误。
处理临期商品要及时。小林在店里设了个“临期角”,把还有1个月过期的商品打折销售,比如原价5元的饼干卖3元,既减少了损耗,又能吸引顾客。美喜福的数据显示,及时处理临期商品能让损耗率从10%降到3%以下,这部分省下的钱就是纯利润。
新手开便利店,进货是绕不开的坎,但只要掌握“先懂需求、再找渠道、选对时机、把控细节”这四个步骤,就能从源头降低风险。就像小林说的:“刚开始进货总出错,后来跟着美喜福的方法走,现在闭着眼睛都知道该进什么、进多少。”进货这件事,没有捷径,但有方法,把每个环节做扎实了,便利店的盈利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