硇洲岛疍家人的前世今生

湛江的东面海上有一座硇洲岛。海岛上的渔民主要聚居在红卫新村。“红卫”的渔民,旧称疍(注:“疍”是指过去在中国广东、广西、福建一带的水上居民,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家。
硇洲岛 漂泊而来的疍家人
关于疍家人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疍族原是东汉时中原地区的乌浒族,后分支成疍族。晋时疍族人从江浙一带向南部沿海迁徙,成为广东渔民的祖宗。另一说是,“秦时屠睢将五军临粤,肆行残暴,粤人不服,多逃入丛土。(草木丛杂的地方)与鱼鳖同处。疍,即丛薄中之逸民也。”(清.范端昂《粤中见闻》)“世世以舟为居,无土著,不事耕织,惟捕鱼装载为业,齐民目为疍家。”(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清初,疍家先人就陆续从福建甫田,广东汕尾、台山等地区移船硇洲海域,过着海上渔业作业和船上定居的颠沛流离生活。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最早上岸硇洲岛定居生活的景西率队在谭北的北港泊船作业,后又迁移到淡水的南港,和从北海、闸坡、吴川、乌石等地搬迁的渔民结为一体,组成罟帆渔业船队进行风雨飘摇中的海上作业。他们在北港留居生活,建成名为“小香港”的北港商贸街。我们驱车到北港,看到见证物北帝庙和北港石碑。疍家人以船为家,衣食住行都在海上进行。解放前,他们生活生产条件差,渔霸欺行霸市,不让他们上岸居住,只能在离海水三尺三的木棚的“白鸽笼”里起居,在风浪上漂泊人生。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似乎穷什么人也穷不了渔民。但曾几何时,岛上渔民却是社会最低层的人。在旧社会时,因条件所限,渔民的捕鱼工具只是很简陋的帆船。他们生于海上,居于舟楫,飘泊无定所,被叫做“疍家”人。
颠沛流离 “有女不嫁疍家仔”
硇洲的疍民,大多都是很早就从这些地方飘泊而来。渔民的先辈们捕鱼用的帆船以前是扯风帆的,借风使力,看天吃饭。由于飘泊和危险,疍民地位很低,社会上有种“有女不嫁疍家仔”说法,所以疍家子女到了婚嫁年龄,也只能是和船上人家结合。
新中国成立之后,红卫社区的渔业生产得到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红卫渔业大队主动作为,积极按照国家渔业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实现渔业生产机械化。20世纪70年代,红卫渔业大队开拓进取,新建了渔船造船厂、渔船机修厂、鱼肥厂、网具厂和索具厂等五大渔业后勤供应厂。20世纪80年代,红卫渔业大队奋发图强,全面实现了渔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了旧时风帆拖网的传统落后作业模式。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叶,红卫渔业大队已经发展大中小机械化拖网作业渔船128艘,总吨位达到10170吨,总功率达到22294千瓦,并更名为硇洲镇红卫海洋渔业公司。据称,当时渔业生产达到这个历史时期的最高峰,年捕捞产量达15423吨,年产值达4800多万元。1993年2月,他们引导七艘机拖渔船进行更新技术改造,开拓远洋渔业生产,先后到过西南太平洋的马绍尔、柯赛、雅浦、贝劳等国家渔场进行金枪鱼延绳钓作业,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不断发展中的红卫社区已成为硇洲镇乃至湛江市一支渔业生产的生力军,成为国家中心渔港的中坚力量,甚至在全省海洋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昔日的渔民很少上岸,上岸也是赤脚步行。长期的水上生活,造成了渔民前倾后突像摇艇那样独特的走路姿势,岸上人一看就认出是渔民。那时候,他们在海上“驳脚”或者短途运输便是这种行驶起来一摇一晃、岸上人叫“地豆壳”的小艇。现在,“地豆壳”变成了人称“水上飞”的摩托快艇,作为生产用的渔船,更是具备生产、起居、加工等功能。目前比较先进的匹配马力的机船,在红土社区就有多艘。生产作业由往日单一式,发展至现在刺、钓、围、拖、照等多种作业,产品也由往日的鲜、咸两类增加了冰鲜或深加工。
岛上富人 “嫁女要嫁红卫人”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硇洲渔民大队也进行了改革。从80年代初开始,渔民大队就打破大锅饭,作业渔船以银行贷款、渔民集资的方式,把渔船的经营权下放给渔民,大队只拥有渔船的所有权,只不过渔民收益除了要还银行贷款外,还要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给大队。改革后,渔民由于个人收益多少和渔船的经营作业有很大关系,所以大大提高了生产捕捞的积极性,硇洲渔业比集体经济时代有了更大的发展。渔民由于无形中也成了经营者,所以经济水平比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收入慢慢和其他民众拉开了距离,成了先富起来的人群。渔民在硇洲也从过去的社会底层的群体变成了比较富有的、让人羡慕的社会阶层。社会上有了“嫁女要嫁红卫人”的说法。
随着体制的改革,渔民大队在80年代后期开始把渔船的所有权也下放给了个人。近二十年的“股份制”发展,使渔民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从那个时候起,部分渔民通过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购买了大队的渔船,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渔民拥有了自己渔船。这些渔民成了真正的老板,拥有了自己的产业。私营的渔船发展至今,深海远洋渔业达到了顶锋,渔民也成了海岛的主人,成了岛上最富有的人群之一。
时至新时代,红卫社区归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镇管辖,沐浴着开发区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春风,渔业和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其中硇洲被定位国家中心渔港后,红卫渔业加快了转型发展的脚步,新的疍家人加快渔船更新换代,从风帆木船逐步发展到机帆船、木制机轮船、铁壳机轮船。近年来,疍家渔民靠科技兴渔,使用雷达导航,彩色探鱼机作业,到南海诸岛海域的远洋深水进行捕捞,捕捞丰衣足食的美好明天。